2025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二,海淀凯文12年级学生Cici He在家中收到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录取通知。
这是剑桥大学连续第二年向海淀凯文的学生发出offer。
此前,海淀凯文2024届毕业生曾获得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艺术史专业和圣三一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录取。今年,Cici在这页历史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行。
HDKWA Graduate
Cici He 海淀凯文2025届毕业生
Cici在7年级来到海淀凯文,从最初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到逐渐实现自我驱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用了足足一年时间。
10年级时,Cici处于选择申请专业的迷茫中,那时,剑桥大学对她而言,还是个遥不可及的名字。
后来,在与升学指导老师的交流中,Cici逐渐明晰了自己对教育学的兴趣,而后便一头钻进学科相关的研究中去。
去年,Cici在A-Level心理学考试中取得了中国第一名,全球第五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观察,她一次次打碎又重建了自己对于教育相关问题的理解。
在中学人文社科组Shenglan Tan老师的印象中,每次在校园里看见Cici,她的脸上都带着开朗的笑容。她快乐活泼,是个幽默感十足的“梗王”;也踏实沉稳,会细心照顾他人的感受。
而在升学指导Jaden Bao老师的眼中,Cici是一个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的小孩儿,她不会在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宏大的目标,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回顾Cici的申请季,我们看到一场个人努力与家校支持的完美合力,而故事的最初,还要从一份书单说起。
Chapter 01
ADAPTABILITY COURAGE PERSISTENCE
一份书单
刚进入10年级时,和许多同学一样,Cici也陷入了未来申请专业选择的迷茫中。起初,她想申请传媒专业,但自己是否是真的感兴趣,她也说不太清。
带着许多疑问,Cici与升学指导Jaden Bao老师预约了一次面谈。
作为支持学生进行升学规划的重要角色,海淀凯文升学指导部门的老师们会与高中年级的同学一一建联,尽早了解每位同学的专业兴趣和申请偏好,从而帮助他/她们更好地规划高中生涯的学习生活,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
升学指导部门的韩主任同Jaden老师一起和Cici进行了这次面谈。经过一番深入讨论,老师们清晰地了解了Cici的困惑,也慢慢厘清了Cici的兴趣方向。
在过去几年的学习和探索中,Cici隐约觉察到自己对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喜爱,学校在A-Level方向开设的心理学、经济学等科目,都是她迫不及待想要深入学习的内容。
在Cici看来,社会科学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她着迷于这种“答案的不唯一性”——建立一个观点,再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与反驳,不断解构与重构,最终形成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得出一个新的见解。Cici非常享受这种不断思辨、在头脑中与自己角力的过程。
围绕着Cici当下的兴趣,Jaden老师为Cici列出了一份书单,建议她通过阅读对不同专业有个初步了解。
升学指导Jaden Bao老师为Cici列出的书单
这份书单包含了四本书:三本传播与媒体领域的基础理论著作和一本教育学领域的基础入门书籍。内容不多,却都是学科领域的经典之作。
没过多久,Cici便向Jaden老师反馈了她的阅读成果,并讲述了自己对于那本教育学书籍的理解,这让Jaden老师颇感意外。
“我在书上了解到了‘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Cici回忆阅读后的感受,“我想,这不与我7年级来到学校时的体验是一样的吗?原来这背后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
看似每天日常的教育体验背后,实则有非常多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作为支撑,这是Cici此前不曾了解过的,也就此开启了她的教育学理论钻研之路。
在之后的暑假期间,Cici报名参加了一项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Sarah Kavanagh教授指导的暑期科研项目,这次科研经历为Cici展开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Cici参加暑期科研项目期间撰写的论文
在项目期间,Cici全心投入在研究之中。
不同教育学派眼中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从学生的角度和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育会有什么不同,传统教育理念到今天历经了怎样的变迁……这些更为宏观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历史脉络,构成了独特而深邃的思考路径,推动Cici在教育学领域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不断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也让Cici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学科的喜爱。
Chapter 02
ADAPTABILITY COURAGE PERSISTENCE
扎实的学术底子
如果明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漫长申请之路的第一步,那么之后的每一步,Cici都走得扎实,走得稳健。
基于自己的学科兴趣,Cici选择了数学、进阶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四门A-Level课程。
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部分知识与教育学有一定交叉,这使得Cici在学习课程本身知识之外,对教育学又多了一层理解的维度。
比如,在心理学课堂上,同学们会在“Learning Approach”等模块中,学习到与教育心理学有所联系的概念和内容。
在经济学课堂上,老师则会将教育作为理解经济学的一种角度——
教育是否可以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
教育是否可以是一种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方法?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缺乏程度,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该地区陷入经济欠发达的恶性循环?
这些在不同学科中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也正是学习中令Cici着迷的部分——“寻找不唯一的答案”。在不断学习中,Cici也在进一步完整自己的知识脉络,学习如何更加成熟地看待一个问题。
11年级结束,Cici在A-Level心理学考试中取得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五的高分。
2024年11月,她前往上海,领取剑桥卓越学子奖(Outstanding Cambridge Learner Awards)。
Cici在上海领取剑桥卓越学子奖
中学人文社科组Shenglan老师教授Cici心理学课程,她形容Cici是一个兼具领悟力和执行力的学生。
在课堂学习和答疑环节,Cici总能快速地对老师指出的问题给出反馈,并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后续的学习之中。
她也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经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也会非常靠谱地将这些想法一个个落地。
心理学教室的墙壁上曾有一块空白版面,Shenglan老师决定把它交给同学们设计,任由他/她们发挥想象力。
结合在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迪士尼动画《头脑特工队》的情绪形象,Cici和同学共同为教室设计了这块“情绪记忆球”版面。后来,许多同学都制作了自己的记忆球,在这里留存自己的情绪记忆。
Cici和同学为心理学教室设计的情绪记忆球版面
Jaden老师则用“厚积薄发”来形容Cici,很多时候她只是默默地努力,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却常常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Jaden老师的印象中,Cici在做事时并不会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她总是会竭尽全力为之做好充分准备;她常常专注于当下,而当每一个此刻汇集起来,就会组成令人欣喜的未来。
Chapter 03
ADAPTABILITY COURAGE PERSISTENCE
从理论学习走入真实世界
在为自己打下扎实学术基础的同时,Cici在教育学领域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在对教育学产生兴趣后,Cici开始广泛阅读教育学的相关书籍,读得最多的便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的著作。她在阅读中了解了不少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并受到了许多启发。
部分Cici阅读过的教育学有关书籍
然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Cici也常常会思考——她所了解到的这些教育学理论,会不会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沦为纸上谈兵?于是她想要到不同的课堂中去看看,是否会收获一些新的观察。
她向升学指导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经过多方协调沟通,学校小学部决定为Cici提供担任助教的机会。Cici可以利用自己每周空闲的自习课时间,前往小学部做助教工作,近距离在课堂上观察老师们如何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行动。
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给Cici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节课上,老师讲解到,越高的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概率可能会更大。但小朋友们对此不理解,不停提出疑问。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10块方糖,让他/她们用方糖搭建成不同高度的小楼,随后晃动桌子,记录摇晃后哪座小楼会倒塌。
“这就是‘从做中学’啊!”Cici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教学方法,其实正是杜威所提倡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她从书籍上学习到的这些理论词汇,如今在现实中找到了与之对应的真实场景。
2024年的暑假,Cici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淅川研学支教之行。此行中,Cici与海淀凯文的老师和同学一道,去到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大石桥乡直小学。Cici喜欢唱歌,于是她和同学一起为那里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堂音乐课。
Cici和同学在大石桥乡直小学支教
这次支教的经历再一次更新了Cici的认知,也带给了Cici全新的观察视角,她注意到一个过去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语言也会成为一种权力,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不平等。
在大石桥乡直小学支教时,Cici注意到有一些小朋友只会说当地的方言,而作为外来的支教老师,Cici只会说普通话,她也只能运用普通话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上的不匹配有时会造成信息传达的低效,“如果这些小孩子去更远的大城市上中学、上大学,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问题,”Cici说道。
一边是教学中使用的标准化语言,另一边是受教育者所使用的生活化语言,两者之间的不匹配是否会让方言使用者获得更少的课堂参与度?长期以往,他们是否会丧失学习内驱力?
Cici不停思考着。
支教之旅结束后,Cici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到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并非个例。除了此行所到的河南,在中国台湾、以及非洲的很多地区也存在相同的现象。有不少学者已经在做相关的研究,并尝试讨论是否可以设计出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
部分Cici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献
这次实践经历促使Cici开始关注更多有关教育不平等的议题,她逐渐意识到,语言问题的背后还隐含着教育资源不平等、对贫困儿童的早期教育支持不足等诸多问题。
在这之后,Cici 的探究仍在深入。
她又参与了一项由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Andrea Bernini指导的小组研究,该项研究主要聚焦于经济不平等和教育不平等之间关系的课题。
在这项研究中,Cici和小组成员共同探究了早期殖民者历史遗留问题对殖民地儿童的教育影响,以及中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平等问题。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一篇论文,而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在实践和理论的反复互相印证中,Cici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又完成了一次迭代与重建。
Cici参加项目期间撰写的论文
在持续的探究和实践中,Cici推着自己一步步走向了这些“大问题”。有时,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也令人感到沮丧,而对Cici而言,看见、思考、讨论,是推动自己在未来成为问题解决者所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Chapter 04
ADAPTABILITY COURAGE PERSISTENCE
两个解压球和三包饼干
2024年12月6日,Cici完成了剑桥大学的线上面试。
面试那天,Cici带了两个解压球和三包饼干,不是给她自己,而是给一路陪伴着自己的Jaden老师。很有默契的,Jaden老师也贴心地为Cici准备了矿泉水和巧克力。
10年级时,Cici未曾想到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从那份书单开始,在莫可指数的努力中,命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不同。
面试前,一向活泼的Cici也难逃焦虑。Cici说,每当这时,Jaden老师总会“骂醒”她,将她从焦虑的漩涡中拉出来。
用做事抵抗焦虑,是Cici多年来为自己总结的经验。Cici的表达能力并不特别出众,于是她对着AI工具一遍遍练习自己的表达,那个Jaden老师眼中每次都会竭尽全力的小孩儿常常练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想着再练一下,还可以更好。
Cici希望在学校面试,“学校更有学术氛围,我会更安心,更有归属感。” 但面试时间恰好是放学的时间,教学楼内往往十分嘈杂。于是,在升学指导部门韩主任的帮助协调下,老师们最终为Cici找到了一间较为安静的办公室进行面试。
面试当天,Jaden老师拿着Cici送给她的解压球和饼干,和海淀凯文A-Level课程中心主任Xena Liu老师一起,一直在办公室外等着Cici。回忆那天的经历,Cici形容那是一份莫大的“心理支持”。
支持,始终来自四处,汇集在Cici在海淀凯文的生活经历里。
那也是Cici最想要感谢的。
父母给予了Cici无条件的支持,在她怀疑自己的时候用爱和鼓励将她唤醒;
老师的支持始终贯穿在Cici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学科老师还是升学指导老师,在Cici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他/她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同学和朋友的陪伴,让Cici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欢乐,“快乐”二字亦是Cici最为珍视。
而令人倍感欣慰的是,这些真诚的相互支持和健全的成长体验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消失。它们像点点星光,在海淀凯文这所社区中汇聚成温暖的光芒,不断照拂一届又一届学生。
Cici在学校拍摄毕业照片
每年申请季的浪潮里,人们常会在不断涌现出的“神话”中听闻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精英故事”,有时甚至会忘了,申请季中的学生们,也只是18岁上下的普通年轻人。
和Cici交谈,总是让人不由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她是如此自由、灵动、鲜活,充满生命力。
关于近在咫尺的大学生活,Cici满怀期待。关于在面试时和教授讨论的那些问题,最近她又有了新的思考。她迫不及待前往彼处的学府,与教授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吸收更多知识的养分;她也希望更多地参与实践,努力在缝隙中找到一点点改变周遭的方法。
她为自己定下“在上大学前学会做饭”的小目标,希望自己读书时能吃得好一点,因为“吃得好一点,生活就会快乐一点”。而关于更遥远的将来,Cici未曾有过设想。“不去想象遥远的未来”是属于Cici自己的人生哲学,对她而言,活在每一个当下,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在教育学领域的旅程会带Cici去向何方,我们尚未可知。
或许可以确定的是,她会活在每一个此刻,不断充盈内心,悉数收藏每一份快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那条路上会有无数令人着迷的思辨与对话,而她将在不断的建构、解构和重构中,去找寻那许许多多不唯一的答案。
理想是什么呢?此刻的Cici没有答案。也许沿着自己的路走啊走,某天回头看时,会发现那条走过的路,让世界有了一点点不同——而那一点点不同,或许就是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