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凯文
集团简介
凯文理念
管理团队
凯文荣誉
凯文生态
海淀凯文
朝阳凯文
凯文艺术
凯文体育
凯文睿信
职业教育
招生
海淀凯文
朝阳凯文
凯文艺术
凯文体育
凯文睿信
党建工作
支部建设
党员风采
投资者关系
基本信息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研究报告
联系方式
新闻与活动
加入凯文
工作在凯文
凯文故事
工作机会
       
位置 > 首页 > 未分类 > 赵钰莲:浅谈2022年版新课标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赵钰莲:浅谈2022年版新课标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06-06 | 浏览次数:1,330 次浏览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

 

对于义教新课标,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的定位是“养其根,俟其实”,实质就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先生倡导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真正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校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新课标?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我们邀请到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中学部校长赵钰莲女士,请赵校长就大家关心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阐释。

 

 

作者简介:赵钰莲

 

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中学部  校长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党支部  书记

赵钰莲校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逾二十年,是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核心编者。曾在国内顶尖中学及教研中心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多年,熟知国内和国际两大教育体系,对教育教学、儿童发展、父母成长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01

新课标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本节要点:

√ 课程目标素养化

√ 课程内容结构化

√ 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 考试评价强调融合和过程

 

变化1:课程目标素养化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主持该项研究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指出: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对应的主体是‘人’或‘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他带领研究团队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林崇德,201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领域,由这3个领域延伸出6个方面共18个细目(见图1)。

 

图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本次义教课标修订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一进行了对标。以英语学科为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见图2),主要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以及社会参与中的责任担当。

 

图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图

 

“核心素养”成为2017版高中新课标以及2022版义教课标各学科课程目标的最核心词汇,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素养为本”体现了课程的价值追求,是新时期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至此,中国基础教育课标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逐层丰富与升级,更加回归学生学习和发展以及各学科课程的本质。

 

变化2:课程内容结构化

 

新课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考虑了每个学科自身的学科逻辑,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逻辑。

 

崔允漷教授指出,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两种: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但结果都不理想。现在需要寻找第三条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及其结构化。学习经验结构化有两条路径三种策略。两条路径是指横向结构化与纵向结构化。三种策略包括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制作等;纵向结构化-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小学数学先学整数后学小数和分数;纵向结构化-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

 

以英语学科为例,2011年版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一般被当做课程内容(见图3);而2022年新修订的义教课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发生了本质变化,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和整合的内容结构观,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见图4),这正是兼顾学科逻辑和学习逻辑的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体现。

 

图3  2011版英语义教课标课程目标

 

图4  2022新版英语义教课标内容结构示意图

 

变化3: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倡导教师的教不只是考虑到自己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其他的学科,要和其他的学科有联系,鼓励教师组织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课题,让学生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规定大部分学科要有10%的学科实践,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此次提出的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

 

崔允漷教授认为,学科实践也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

 

语文:从语文综合学习、语文探究到语文实践英语:从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到英语运用与实践

科学: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

思想政治:辨析/议题教学、社会参与

历史:从历史探究到史料实证

地理:从地理探究到地理实践

技术:项目学习、工程实践

艺术:创意实践

 

变化4:考试评价强调融合和过程

 

考试评价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崔允漷教授指出,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方式的纸笔考试要重建试题属性,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原来的那种基于知识点的“双向细目表”已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02

学校如何落实新课标?

 

本节要点

√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

√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

√ 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 推进过程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针对新课标的以上新变化,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落实新课标呢?

 

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

 

英语课标组组长梅德明教授指出,世界在动态地发展,没有谁可以不经研究就直接宣布有一种普适的教育理念,教师们可以直接照此执行和发展。课标专家团队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家要求作了大量调查,凝练出理念,再用某些概念阐释出来,最后才通过语言呈现在课标中。

 

课标中的理念和目标代表着教育专家描绘出的美好蓝图,而我们当前的实际教学大多拘泥于课堂,课堂是小世界,但其实世界才是一个大课堂。我们正在由“课堂小世界”走向“世界大课堂”。

 

有了这个观念,我们才会产生“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的正确观念。学校要想落实新课标,教师培训和学习首当其冲,只有清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理念,才可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正确教育观和教学观,并且落实到平日的教学活动中。

 

策略2: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 

首先,坚持素养导向。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关注素养,而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教育者真正的目标要大要远。

 

第二,强化学科实践。任何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都不是靠学生靠听课和做卷子就能获得的。比如地理强调地理实践,反对以前“不着地”的地理学习方式,就是人跟地不接触、整天在地图上画来画去的方式。 比如科学,我们要反对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演示和验证,不科学的方法指的就是不做实验。再比如学英语,只是背单词讲语法而不真正使用语言去交流,连基本的语言能力都谈不上,怎么可能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这样的核心素养?所以,一定要强化学科实践。在凯文,我们有一流的科学实验室,孩子们会根据学习主题在老师引领下用心做试验学科学,英语课通过大量原版阅读以及演讲和戏剧来练习语言、提升素养。

 

第三,推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阶段要非常关注综合学习,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课程和学科群。目前,我们在朝阳凯文已经尝试进行跨学科教研和教学的实践,科学教研组包括理化生三个学科,人文教研组包括地理、历史、全球视野等,老师们共同备课,不同学科相互配合,共同研讨同一主题或相似主题的教学推进方式。

 

策略3: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

 

崔允漷教授提出,一个单元就是完整的学习故事,是一个微课程。以房子为例,区分于水泥、钢筋、门仓这类内容单位,单元指的是整个房子。我们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整天忙着搬水泥钢筋,但是最后不会造房子。这种琐碎化、知识点化的教育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很辛苦,最后形成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的局面,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所以老师的站位要从知识点转向单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成为了课时和学期之间承上启下的平台,这就是大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的六要素:

 

① 名称与课时:你为何要学此单元?名称是任务、项目还是大观念,一个单元要包含几个课时。
② 单元目标:期望你学会什么?
③ 评价任务:你何以知道学会了?
④ 学习过程:你需要怎样学习?评价任务写好之后再来设计学习经历、学习经验。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
⑤ 作业与检测:你真的学会了吗?
⑥ 学后反思:你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吗?学后反思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讲,素养是一种推论,是要靠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直接拿来教的。素养能够展现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而这一主体性就建立在反思上。

 

策略4:推进过程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梅德明教授指出,教师应当丰富日常评价的工具箱,并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形式进行自主评估。多样评价方式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学科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科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第二,教师应作出全面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从评价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师生应当把教学评价变成主体参与、自我反思、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可行的评价工具。评价活动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结对或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而教师则应关注不同评价活动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突出评价任务和内容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第三,教师在确定评价工具和方式时,需要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通盘考量,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形成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案。

 

第四,教师要根据评价目标设计活动方案,确保其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注意评价的公平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完成任务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外化,观察学生学科能力的行为表现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程度;教师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各种表现,得出评价活动的最终结果,把握学生在相关目标内容方面的达成程度以及学生后续发展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要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反馈和激励作用,实现评价为教和学提供增值服务的目的。

 

有人说,最理想的教育,就是人类的教育在最初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教育曾经有过的“高尚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教育的理想状态,也不是每一步的结果都要达到完美,而是力所能及地把能力都发挥出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想,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已经带领我们上路,只要我们一直努力,必将更加靠近最理想的教育!

分享
Copyright:北京凯文德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京ICP备20009967号-3